陜藥觀察|陜西盤龍:做大做強秦藥品牌 講好秦藥高質量發展的好故事
編者按:秦地無閑草,陜西出好藥。為了全面展現陜西藥品監管成效,凸顯陜西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成就,央廣網陜西頻道、陜西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推出《陜藥觀察》欄目。陜西省藥監局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為統領,持續完善藥品監管制度體系,依托“簡流程、優服務、提效能”提質增效專項工作等活動,持續提升陜西藥品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助力陜西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央廣網西安12月12日消息(記者劉昱 實習記者惠澤童)“展館里面收錄了以‘七藥’為代表的1208種秦嶺植物標本,我們也想為大家提供秦藥展示、研學場地,這是我們作為陜西藥企的一個責任與使命,讓大家親身感受秦藥的獨特魅力。”陜西盤龍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盤龍藥業)黨委副書記沈丹告訴記者。
為了更好地展示秦藥,宣傳“秦藥”,弘揚中醫藥文化,盤龍藥業與陜西中醫藥大學共建陜西道地藥材標本館,以展示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成果及秦藥資源產業概況。目前有上千種秦藥標本在這里全面展示。
記者在展館看到,展館分為多個專區,包括“陜西秦藥、陜西七藥、陜西草藥臘葉標本專區、王家成草藥專家專區、陜西中藥資源產業專區”等。涵蓋植物類藥材1128種、動物藥材86種、礦物類藥材10種、收載藥典196種。來到館內,精心布置的陜西道地中藥材標本琳瑯滿目,詳細展示秦嶺山區特色藥材。
陜西是中醫藥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中醫藥資源豐富、中醫藥文化十分厚重。“自古秦嶺無閑草”,秦嶺、巴山是中藥資源寶庫,太白山盛產的七藥系列等野生中藥材是國內獨有的品種,是“秦藥”最具特色的組成部分。近年來,盤龍藥業堅持對“秦藥”道地藥材的探索,逐步形成以“盤龍七”系列為代表的秦藥品牌。
盤龍藥業在近年來發展中,先后建立柞水縣西川村金銀花種植基地、柞水縣營盤鎮五味子種植基地以及寶雞市太白山區盤龍七種植基地。該企業已發展成為集藥材GAP種植,藥品生產、研發、銷售和醫藥物流為核心的現代高新技術藥企,實現全產業鏈建設并不斷探索高質量發展。
在盤龍藥業綜合制劑中心,智慧工廠服務數據信息大屏上顯示著來自工廠各個角落高清攝像頭的畫面,工作人員對生產間的各個環節進行實時監控,確保藥品的標準化、高質量生產。
“高質量發展也是我們一直在主抓的方向,立足高質量發展做好創新發展,包括科研創新、營銷模式的創新,產品的創新和管理的創新,其核心就是企業內涵的提升,讓我們通過提煉內功,真正把企業產品做得更好,讓企業更有競爭力?!北P龍藥業黨委書記、董事長謝曉林告訴記者。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盤龍藥業圍繞“一體兩翼”戰略發展目標,多年來一直堅持聚焦主業,苦練內功,開拓創新積極順應市場周期,合理配置企業資源,以資本賦能實體經營,統籌“創新發展+并購擴張+一體化產業鏈整合”的協調發展,發揮科技創新“引領力”,強化生產質量“管控力”,完善后臺服務“保障力”,做優做精產品,做大做強規模,持續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好產品,好療效是王道?!敝x曉林說,多年來通過臨床探索和對品質的堅守,盤龍藥業主導產品盤龍七片在市場位次穩居前列。目前,盤龍制藥擁有認證的片劑、膠囊劑等23條生產線及配套的檢驗、科研設備,形成以全國獨家專利、醫保甲類品種盤龍七片為主導,涵蓋風濕骨傷類、心腦血管類等12大功能類別,100余個品規的產品規模。
“秦地無閑草,遍地皆靈藥”,如何更好推動秦藥發展?謝曉林說:“秦嶺的1208種植物中,能夠進入藥典的有600余種,而最有特色的只有十種,我們要做的,就是將它們做出特色,打造‘秦藥’品牌,讓‘秦藥’走出去,讓秦藥惠及到更多的患者?!?/span>
此外,盤龍藥業在企業發展的同時也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在藥材種植基地推廣“公司+基地+貧困戶”和“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等多種形式的產業種植幫扶載體,為當地鄉村振興作出貢獻。
“我們的發展也離不開監管部門的幫助和扶持,陜西省藥監局從產品研發、工藝提升、質量標準等各個方面為企業提供人員政策等支持,讓企業在發展中有抓手,有依靠,更好地調動企業生產積極性。在院內制劑中心建設初期,陜西省藥監局派專人對我們進行點對點幫扶,深入現場解決我們在生產建設中遇到的阻礙,這就讓我們感受到省局對我們的關心和信心?!敝x曉林介紹說。
下一步,盤龍藥業將持續秉承“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理念,聚焦風濕骨傷,慢病疼痛等優勢特色領域,堅持“一體兩翼”發展戰略,以“專、精、特、新”為抓手,聚焦主業,苦練內功,科技創新,國際化視野,打造有效新質生產力。在陜西省藥監局的統籌管理下,依托秦嶺獨特的自然資源,挖掘“秦藥”文化,打造“秦藥”品牌推動陜西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向世界講好秦藥的故事,讓高品質秦藥惠及更多患者。